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部署6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部署6篇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部署篇1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在全省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推进会议上的发言。

  为加快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解决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城镇供水问题,按照省政府要求,省水利厅在征求省直有关部门意见基础上,于20XX年5月11日印发了《XX省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保障规划》。经与省发改委、财政厅、国土厅、住建厅、环保厅、法制办等部门进一步沟通协调,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XX省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于20XX年6月15日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要求各地加快组织实施。

  一、实施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为深入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城乡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于20XX年7月30日印发了《XX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XX-20XX年)》规划,确立了未来五年全省城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这就迫切要求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从现状和长远规划来看,我省重点城镇供水问题突出,亟待解决,如不及早谋划和安排,将影响全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

  (一)供水能力不足,供用水矛盾突出。目前,全省149个重点城镇(49个县级以上城市、100个重点镇)中有111个城镇缺水,缺水城镇占74.5%。在这111个缺水城镇中有43个属于严重缺水,其中:县级以上城市25个、重点镇18个。如不加强节约用水和开辟新的水源工程,到20XX年,严重缺水城镇将达148个,这与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也制约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二)城镇供水水源单一,用水结构不合理。目前,全省有130个重点城镇是单一水源(占87.2%),无其他备用水源。其中:49个县级以上城市有36个是单一水源(占73.5%)。这些单一水源一旦遭到污染等突发性事件,将面临无水可用的局面。同时,在130个重点城镇的单一水源中,有93个供水水源靠开采地下水供水(占62.4%),主要分布在当前地下水开发利用率较高的长春、四平、白城和松原等地区。随着城镇用水增长,地下水开采强度将进一步加大,使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出现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难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资源型和工程型缺水问题并存,水源保障能力不足。在现有111个缺水重点城镇中,有54个属资源性缺水(占48.6%),缺水量4.26亿立方米。这些由当地水资源短缺造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供给满足不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57个属工程性缺水(占51.4%),缺水量2.64亿立方米,这些区域水资源总量虽不短缺,但缺少控制性水源工程,或现有水源工程供水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城镇发展的用水需求。

  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是推进全省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保障性工程,必须尽快启动实施,才能破解上述问题,使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确定的城镇发展格局和发展水平与城镇供水保障能力相匹配,实现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总体部署,结合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西部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以水定城、以水定产”的指导思想,因地制宜地开展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全面提升重点城镇水资源供给能力,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水利保障。

  (二)坚持原则。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的原则;坚持两手发力、多措并举的原则;坚持多方联动、协调配合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力争到20XX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镇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重点城镇年供水量提高到54.96亿立方米,供水保证率提高到95%以上,全省49个县级以上城市均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供水水源,100个重点城镇具备供水水源。基本破解城镇水资源供给不足、城镇供水工程不配套等结构性缺水问题,全省重点城镇的供水能力基本满足城镇化建设需求,城镇应急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供水结构更趋合理。

  四、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布局。

  根据全省构建“一群三组团”为主体、“两轴一环”城镇轴带为骨架的城镇化发展格局,考虑东、中、西部自然环境、水资源条件等因素,合理构建全省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布局。

  东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主要存在工程性缺水问题。要强化水资源保护,特别是河源地保护;要研究开展向中西部跨流域调水,优化全省水资源配置。同时,要在科学保护水资源的前提下,加大城镇化水资源工程建设力度,合理、高效开发水资源。

  中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偏高,主要存在资源性缺水问题。要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控制用水总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特别要加快推进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建设,在保障生产、生活用水,留足生态用水的前提下,按照效益优先原则,统筹三次产业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西部地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并存。要充分利用洪水,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严控开采地下水,继续加强西部河湖连通、引嫩入白供水延伸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哈达山城镇供水配套工程,将供水延伸至附近重点城镇,满足城镇生活、生产、生态用水。

  (二)主要任务。

  按照东、中、西区域布局,结合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确定的区域发展布局,建设98处全省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解决全省49个县级以上城市、100个重点镇1976万人用水问题。其中,调引水工程,建设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启动哈达山水利枢纽及城镇配套引水、引嫩入白供水等23处调引水工程,解决63个城镇1407万人用水问题;蓄水工程,建设敦化香水、蛟河团山子、桦甸万两河和汪清西大坡水利枢纽工程等65处蓄水工程,解决73个城镇531万人用水问题;提水工程,建设扶余市引松入扶、榆树市五棵树镇、磐石市红旗岭镇等10处提水工程,解决13个城镇38万人用水问题。

  五、分年度实施计划

  按照上述目标任务,结合空间总体布局,全省拟建设98处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十三五”期间,力争完成80%以上任务。

  20XX年,计划实施项目19个。一是全力推进续建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哈达山水利枢纽、引嫩入白配套、引嫩入白延伸、蛟河团山子、白山西北岔、桦甸万两河、敦化香水等14个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二是尽快启动新的工程建设。计划年内新开工榆树市引松入榆供水工程、磐石市郭大院赵家街联合供水工程、四平市转山湖引水工程等5个项目。三是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按照“压茬推进”的原则,全力启动新一批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在20XX年11月底前完成可研编制和前置件审批,20XX年年底前完成可研审批,全力推进初设审批,为20XX年工程尽快启动做好提前安排。

  20XX年,计划实施项目21个。一是续建20XX年的结转工程,能够年内完成工程建设的项目,各地要全力实施,争取年内完成工程建设,使工程尽快达产、尽早发挥效益。二是全面启动新的工程建设,按照实施计划,加快工程建设。特别是中部城市引松供水二期工程、公主岭市城市供水工程、长白县二十三道沟水源工程、和龙市柳洞水库、靖宇县青龙河水库等,要尽早谋划,尽快开工建设;三是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动规划内项目的前期工作,再启动一批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完成更多项目的前期审批,为20XX年启动工程建设打好基础。

  20XX年,按照成熟一个,开工一个的原则,20XX年和20XX年力争每年新开工项目不少于20个,20XX年再启动剩余工程建设,抓好骨干工程收尾。20XX年、20XX年为工程建设的高峰期,各地要提前布置,倒排工期,力争20XX年完成80%以上工程建设任务。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政府对本行政区内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负总责,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工作落实。要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分步实施计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二)加快完善前期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对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前期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各地政府要超前谋划,全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三)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各县(市)政府是筹资主体和建设主体,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投资,加大地方财政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采用政府与企业资本合作(PPP)等市场化模式开展工程建设。同时,充分利用好过桥贷款、专项建设基金和补充抵押贷款等金融支持水利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努力吸引社会资本,全力投入全省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部署篇2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交流各地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推进情况和经验做法,分析试点工作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研究部署下一步任务,推动全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刚才,X个试点地区作了发言,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这次会议在X召开,主要是X自列入试点以来,围绕落实试点任务,坚持问题导向,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工作力度大、推进措施实,取得了较好成效。X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经验值得学习借鉴。下面,我就进一步抓好全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全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国家和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试点地区结合自身实际,按照试点方案要求,精心部署、强化措施,各项试点工作有序展开、稳步推进。

  (一)工作推进机制不断健全。各地普遍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试点领导小组及专门工作机构,着力完善联席会议、分工负责、定期调度等制度,开展专题研究,精心谋划实施。X市成立了新型城镇化试点专家委员会,为试点工作提供智力支持;X市和X市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研究部署城镇化试点工作。

  (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取得新进展。各试点地区积极落实国家和市户籍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减少落户限制,降低落户门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X市通过拓宽集体户,促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X市出台居民户口迁移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宽落户限制,基本实现“零门槛”。同时,各地强化产城融合,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创造就业岗位,吸引人口、产业向城镇集聚。邹城市着重强化小城镇产业支撑能力,规划建设了X处小微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X家,吸纳就业X万人;龙口市各类企业吸纳全市X%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进企务工,通过产业转移加快了市民化步伐;邹平县积极培育壮大涉铝产业集群,打造上下游完整产业链条,强化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支撑。各试点地区把农村新型社区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推进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走出了就地就近城镇化的新路子。X市推进“两区同建”,同步规划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已建在建农村新型社区X个,建成规模以上产业园区X个,X万农户入住农村新型社区,X万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三)农村产权和土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各试点基本完成承包土地确权登记,加快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经营,深化增减挂钩试点,尝试推行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带资进城能力有所提高。邹城市制定《农村宅基地自愿退出奖励扶持办法》,采取农村宅基地货币补偿、产权交换的方式,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X市X县为农业转移人口发放权益证书,保障进城农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X市成立增减挂钩投资中心,探索增减挂钩项目市场化运作办法,引进土地综合整治PPP项目,共申报实施挂钩项目X个批次,转移安置人口X万人,验收节余指标X亩。

  (四)投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各试点地区通过加大财政投入、争取银行信贷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积极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在财政投入方面,X年和X年,从市城镇化建设资金中列支X亿补助资金用于支持试点地区,出资X亿元设立城镇化建设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金近X亿元。邹城市财政每年列支X亿元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列支X亿元奖补资金扶持山区镇加快发展。在银行信贷支持方面,市里协调国开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试点地区支持,各地积极创造条件争取银行增加授信额度。X市获选国开行全国X个融资试点城市之一、农发行全国首个新农村建设试点城市,编制完成了国家试点融资规划纲要,累计融资到位超过X亿元,其中国开行融资额度达X亿元。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方面,X县积极探索建立“财政资金为基础、国有公司为平台、市场化融资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机制,X年下半年至今,城镇化直接融资规模X亿元,通过PPP模式融资X亿元。

  (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推进。各地扎实推进扩权强镇改革,下放行政审批、规划建设管理等县级管理权限,行政效能明显提升。义堂镇创新管理体制,设置了“三办__心”工作机制,即X个党政工作机构和X个事业机构,创新使用“线片结合”工作法、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模式,实行权责利相结合、人财物负全责制度,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明显提升;X市探索实施政务服务标准化,在国内率先建立起覆盖全面、科学有效的政务服务标准体系,项目审批原来涉及X个环节,标准化实施将其整合化简为X个步骤,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间。

  (六)综合体制机制改革有所突破。各试点地区立足自身实际,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农业现代化体制机制、城市“多规融合”制度、城市生态文明制度,以及创新城市、智慧城市、低碳城市、人文城市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有效探索。X市全面构建市域一体化体制机制,建立人口分区引导机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为资源要素全域自由流动、高效配置扫清了制度障碍;X县通过小城镇驻地改造建设和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塑造小城镇特色风貌;X县注重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加大文化投入,挖掘自然风貌、文化习俗等因素,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打造特色文化城镇;同时,同步推进专项试点。X的土地制度改革试点,X、X的“多规合一”试点,……的智慧城市试点,……的深化县城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试点等专项试点有序推进,为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平台。

  二、进一步增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各试点地区务必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认真落实中央、市里的决策部署,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突出基层首创精神,用好改革创新的开山斧,干在实处,奋发有为,切实抓出实效,为全市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一)树立担当意识,解决“不敢试”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落实到城镇化试点,必须强化“无功即是过”的意识,不能把“不出错”、“不出事”、“不敢为”当成“不作为”的借口。比如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问题上,全国很多地方都是敢于“吃螃蟹”、“冒天下之大不韪”,积极探索,走出了成功之道,像……等,都是在敏感问题上先行先试,这为我们从思想上、工作方法上提供了借鉴。所以,市直有关部门和各试点地区要克服畏难情绪,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固有体制机制的藩篱,大胆闯、大胆试,努力推动各项试点任务取得新突破。

  (二)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如何试”的问题。毛主席曾经说过,“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各试点地区要对照前面所讲的问题,把自己的问题不足找出来,尤其是那些能够短期内加以解决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问题不散光,以钉钉子的精神认真解决,该跟主要领导汇报的要及时汇报,该增加人员和机构的要抓紧增加,一时半会儿不能解决的问题要拿出思路对策,制定好方案,比如农民进城落户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充分考虑落户条件、农村三权、平等享受公共服务等因素,合理制定政策措施,有序引导农民进城落户。同时,各试点地区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发展阶段、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禀赋等因素,进一步厘清自己的思路举措,找准自己的发展模式,突出自己的特点,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城镇化发展之路。

  (三)突出以人为本,解决“为谁试”的问题。城镇化的主体是人,根本目的是为了人。联合国人居组织发布的《伊斯坦布尔宣言》强调:“我们的城市必须成为人类能够过上有尊严的、健康、安全、幸福和充满希望的美满生活的地方。”人们来到城镇,就是想过好日子、能过好日子。想过好日子就是希望有更多就业机会、更高收入、更好发展;能过好日子就是需要政府创造安居乐业、共享城市文明的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要在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面子”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创新体制机制等“里子”建设,更加关注以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设计和改革推进,使得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融得入。

  三、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

  按照试点三年工作要求,我市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今年已经到了“两年有突破,三年见成效”的关键节点。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围绕试点推进,抓好相关规划编制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作为指导一个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础性、纲领性规划,是各地推进工作的路线图,对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没有完成评审的地区和还没有正式印发的试点市、县要加快进度,争取年底之前全部印发实施。市里要求编制的人口市民化规划、城中村改造规划、投融资规划等,试点地区也要走在前面,率先编制完成。我这里着重强调一下人口市民化规划,要严格按照市城镇化办公室印发的编制办法,全面摸清外来务工人员、城中村城边村原有居民和其他农村地区就地转移就业人口的现状、特点和迁移趋势,明确各类人口市民化的任务、布局、路径以及相关政策措施,分类推进人口市民化。全市人口市民化规划已经专家评审,规划编制单位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印发实施。近期我们将有计划地组织专家对各市、试点县(市)人口市民化规划进行评审,请大家提前作好准备。

  (二)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近期市里印发的包括《关于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施意见》在内的一系列文件,打出了一套推进全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组合拳”,为深化“人、地、钱”等关键领域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道路,下一步要结合试点工作的开展,切实抓好落实。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要放开各类城镇落户限制,增设集体户,畅通落户渠道,将持有居住证人口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围,保障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无门槛,迁入无障碍”,鼓励更多有意愿落户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在农民权益保障方面,要实行集体成员资格证明和户籍转移备案证书制度,切实保障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保持不变,给进城农民吃一颗定心丸。探索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机制,有效盘活农村资产,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带资进城能力。在住房保障方面,要探索实行“房票”制度,对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宅基地使用权及农房等地上附着物的农民给予合理补偿或发放等额“房票”。将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要加快建立购房与租房并举、市场配置与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扩大公租房对农业转移人口的覆盖范围,减轻农业转移人口进城住房负担。在教育卫生方面,要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全面改薄”、解决普通中小学大班额,实施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加快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在社会保险方面,要将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尽可能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扩大农民工“五险一金”参保比例,增强他们融入城镇的能力。要加快完善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在体制机制方面,要加快财政转移支付、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市级投资基金安排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挂钩,建立“钱随人走、地随人走”的资源分配新机制。同时,要深化土地、住房、投融资、行政区划调整等重点领域改革,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体制机制。最近,市城镇化办公室会同市有关部门对全市已经出台的有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文件进行了梳理和提炼,浓缩为X个方面X个问题,形成了《X市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手册》。《手册》内容丰富、专业权威、通俗易懂,对广大干部群众工作和生活具有很好的借鉴参考作用。手册拟委托X人民出版社出版,各试点市县要积极做好征订工作。

  (三)强化城镇化载体建设。《X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X-X年)》确立了“两圈四区、网络发展”的总体发展格局(两圈四区即xx都市圈、X都市圈和烟威、东滨、济枣菏、临日四个都市区)。各试点地区要结合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等因素,进一步强化城镇化载体建设,提高城镇承载能力。

  一是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建设。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城市病”进入高发期的新形势下,加快实施创新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人文城市等新型城市建设,有助于补齐城镇化和城市发展短板,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和承载能力。要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方针,提升规划水平,强化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促进“多规合一”,全面开展城市设计,加快建设新型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

  二是加快推进中小城市培育。相对大城市,我市中小城市尤其是县城在吸纳农业人口转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具有数量多、基础好、落户成本低、吸引力强等优势。各试点地区要根据自身特点,突出产业支撑,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大幅改善水、电、路、气、网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管理水平,着力发展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空间布局合理、设施功能完善、辐射带动能力强、风貌特色突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努力打造成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重要平台。

  三是积极创建特色小镇。特色小镇,不同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区,相对独立于城镇,是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空间平台,是产城融合的重要载体。在特色小镇创建过程中,要做到“四个坚持”:一要坚持因地制宜,提倡形态多样性,鼓励发展符合地方实际、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新型小城镇,防止一哄而上;二要坚持产业建镇,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促进城镇经济转型升级,防止千镇一面;三要坚持以人为本,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三块短板,增强城镇承载功能,防止形象工程;四要坚持市场主导,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防止政府大包大揽。

  四是合理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农村新型社区是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各试点地区在要充分考虑经济、交通、文化、历史等因素,做好统一规划,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合理确定社区建设模式,新建社区适当向县城、小城镇驻地和中心村集中,培育一批人口规模在X人以上的农村新型社区。按照“五化八通八有”标准,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实施“两区共建”,同步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强化产业就业支撑。对人口规模超过X人,经济和就业非农化水平超过X%的农村新型社区,及时纳入城镇化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可新设镇或街道办事处。

  (四)强化试点监测评估问题整改落实。各试点地区要认真对照各自试点工作任务,针对城镇化试点监测评估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方案,明确今后的工作重点和时间进度安排,确保试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市城镇化办公室进行跟踪问效。同时,市城镇化办公室在分配城镇化试点补助资金时,将试点监测评估结果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明年,市城镇化办公室将继续组织开展试点监测评估工作,对各试点地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形成试点总结评估报告,经市领导同意后,以适当形式在全市范围内通报。对工作不力的试点地区,市城镇化办公室将约谈相关责任人。

  (五)抓好试点经验总结提升。我市各试点地区都具有比较好的基础,要在完成国家和市规定任务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加大探索,特别是在绿色城镇化、县域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小城市培育、特色小镇创建等方面重点突破。要积极谋划、主动作为,列出可总结推广经验做法清单,借助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等力量,尽快总结提升。另外,可在当地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通过开设专栏、访谈、新闻评论等多种方式,深入解读宣传有关试点政策,也可以利用微博、微信、论坛等各类“自媒体”,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加强宣讲,扩大宣传覆盖面。市城镇化办公室要及时汇总各试点地区的经验做法,形成试点经验库,充分借助新华社、人民日报、X卫视、大众日报等主要媒体的力量,大力宣传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要主动将我市各地的经验做法向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相关业务部门和市领导汇报,争取他们的支持。

  四、进一步加强对城镇化试点工作的领导

  (一)健全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各试点地区要切实把推进新型城镇化摆上重要位置,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定时间、定任务、定进度、定措施、定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推进有力、落到实处。分管领导要亲自抓、亲自推动,特别是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小城市试点、特色小镇创建等重大问题要亲自研究、审定把关,为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把握好方向。要建立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制度,形成工作合力。城镇化办公室要发挥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督查指导的重要作用,把综合试点的各项任务具体化、项目化、指标化,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二)加强学习提升素质。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提升是我们新型城镇化工作推进的基本保障。今年以来,市里先后组织有关试点地区参加了全市新型城镇化专题研讨班、“新常态新理念新作为”系列专题(新型城镇化专题)研讨班、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培训班、人口市民化规划编制培训班等,对试点地区党政领导和业务骨干进行了培训。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高试点地区党政领导和业务骨干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各试点地区也要加强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培训学习,深入学习国家和市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政策文件要求,实时了解市内外城镇化先进地区的经验和做法,更好的推进当地试点工作的开展。

  (三)完善信息报送机制。各试点地区要按时评估总结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原则上每半年报送一次试点工作开展情况,每年报送一次试点年度总结报告。同时,要积极搜集素材,认真编报有价值、有份量的信息,将本地试点工作的好举措、好成果、好经验及时报送市住建厅城镇化处,每个月至少报送两条以上。市城镇化办公室要充分发挥《X新型城镇化》内参作为我市城镇化信息、政策和业务交流的主阵地作用,积极宣传各地工作开展情况、市内外先进经验做法和相关政策动态,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服务各级党委政府城镇化战略决策的重要平台。

  同志们,推进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各试点地区要增强责任意识,发扬担当精神,凝心聚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按照试点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做到新常态下有新状态、新作为、新气象,圆满完成试点目标,切实推动我市新型城镇化进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部署篇3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以下简称《任务》),这是国家对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又一次的年度安排,也是我国出台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以来国家对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重大部署,对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促进新一轮新型城镇化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

  《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在新一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精神指引下对今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是指导各部门、各地区推进今年新型城镇化工作的行动纲领。《任务》积极应对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准确把握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紧紧围绕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目标导向,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形态、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等五方面对我国今年新型城镇化工作进行了部署。

  全年任务突显“四个更加注重”

  当前,国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城镇化速度逐步放缓、人口流向更加复杂、居民诉求更加多元,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既要积极应对内外部风险挑战,及时破解影响城镇化转型的突出问题,也要把握城镇化发展趋势和规律,顺势而为强化城镇化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任务》根据当前城镇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针对城镇化转型发展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在任务设计和政策措施上突显了“四个更加注重”的转变。

  一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诉求日趋迫切,“人的城市化”变得更加重要。《任务》顺应这个重大转变,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到今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安排,围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突出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突出打造人民高品质的生活空间,突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二是更加注重尊重规律。城镇化是传统农村社会转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城镇化也是一个自然生成的过程。推进城镇化建设,就要遵循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任务》把尊重城镇化阶段性规律放在了更加重要位置,如强调都市圈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与周边市县密切互动进而呈现出的城镇化空间形态,不具备培育条件或条件尚不成熟的地区不宜相互攀比,同时要求都市圈建设要科学合理确定空间范围,应实事求是、集约高效,不宜盲目扩大。

  三是更加注重抓重点、盯关键。“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必须总揽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任务》在部署今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中更加注重抓重点、盯关键。如在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更加注重举家落户,并在市民化奖励资金中首次明确重点支持吸纳跨市域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多的城市;在城镇化空间布局中,突出抓好超大特大城市和县城这“一大一小”的发展等等。

  四是更加注重综合施策。新型城镇化内涵丰富,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必须多管齐下、多措并举,才能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今年新型城镇化的工作安排围绕城镇化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更加注重综合施策,多管齐下发力。如聚焦当前市民化质量不高问题,从增强城市政府政策供给、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和增强市民化配套政策激励作用等三方面综合施策,久久为功推进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如在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中,从合理控制人口密度,疏解非核心功能,完善郊区新城功能,促进多中心、多层级、组团式发展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五大着力点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

  《任务》遵循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顶层设计下,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围绕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提高城镇化质量,提出了协同高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一系列举措。

  一是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方面,从户籍制度改革、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工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健全配套政策等“四位一体”入手,提升市民化质量。

  针对部分城市落户门槛依然较高问题,提出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城市要落实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对实施积分落户城市要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并鼓励人口集中流入城市分区域制定差异化落户政策。针对部分外部人口没能平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问题,提出积极扩大公办学位资源,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推动以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参保扩面,推进异地就医跨省直接结算扩面、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等举措。针对农民工市民化能力不高问题,提出了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开展农民工补贴性培训600万人次以上。针对市民化激励政策作用有待加强问题,提出了加大市民化奖励资金规模,并重点支持吸纳跨市域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多的城市等等。

  二是在持续优化城镇化空间布局与形态方面,从推进城市群都市圈建设、抓好“一大一小”等入手,着力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城市群建设方面,对不同层级城市群确定了差异化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加快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都市圈方面,提出应尊重客观规律、立足发展阶段,科学有序推动建设,特别是提出要健全省级统筹、中心城市牵头、周边城市协同的都市圈同城化推进机制。在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方面,提出要在做好城市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推动中心城区非核心功能有序疏解,对外围新城新区建设进一步强化功能,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在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方面,提出要重点支持条件较好的县城发展,统筹运用现有资金渠道支持项目建设,加大用地政策支持,重点支持120个县城建设示范地区和20个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发展。

  三是在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以宜居、韧性、创新、智慧、绿色、人文城市建设为重点,提升人民的生活空间品质。

  以城镇老旧小区、大城市老旧厂区、大型老旧街区和城中村改造为重点有序推进城市更新,突出解决居民的基本居住条件。针对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提出要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供给,并在用地上给予支持,特别是对当前有些城市为完成租赁住房建设任务而建在偏远地区的问题进行了纠偏,明确提出单列租赁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主要安排在产业园区及周边、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城市重点建设片区等区域。同时,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采取了有力措施,提出了负面清单,即禁止拆真建假、以假乱真,严禁随意拆除老建筑、大规模迁移砍伐老树,严禁侵占风景名胜区内土地等。

  四是在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方面,强调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提高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强化空间治理方面,提出将国土空间规划作为重要手段,稳步推进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明确了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顺序,对国土空间规划的审查工作明确了相关要求。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提出坚持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强化和巩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用,推动社会治理向基层下沉,同时推动社会参与,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开展综合网络和全科网格建设。在优化行政区划方面,首次提出了慎重从严把握撤县(市)改区、严控省会城市规模扩张的要求。

  五是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以“两推进一试验一衔接”为重点按照县域为基本单元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共同繁荣。

  针对城乡公共服务差距大的问题,提出了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动人才“县聘乡用、乡聘村用”等推进城镇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的举措。为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提出了供水供气供热管网等基础设施向规模较大中心镇延伸的思路。同时,为大力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探索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路径和模式,提出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试点,特别是提出要支持11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农村改革试验区加快改革探索,总结推广典型经验。

  今年的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直接关系到新一轮国家新型城镇化工作开局起步。推动今年新型城镇化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发挥强化部际协同、压实地方责任,推动今年新型城镇化工作落到实处,为新一轮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奠定基础。

  在强化部际协同方面,《任务》明确了各部门的分工要求,各部门要在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指导下,强化各部门的责任,根据部门分工要求,出台有力措施,调动本系统力量,扎实有序推进相关工作。

  在压实地方责任方面,省市县要分工合作,协同系统推进。省级层面要做好组织协调和任务分解,加大资金和用地等要素保障力度;市县级层面要切实推动任务落实、政策落地、项目见效,加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部署篇4

  失去财产的人损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损失更大,失去勇气的人则损失了一切。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为您推荐X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经验工作总结。

  一、XX县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科学规划引导,城镇发展框架不断拉大。遵循规划先行思路,先后聘请了上海同济大学等区外知名院校的专家学者,参与编制了《XX县城总体规划(2009—2030)》和《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等规划,完成了县城和所有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729个村屯规划,村屯规划覆盖率达75%,城镇总体布局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形成了“一核三片区”的城镇发展新框架。特别在县城的规划和拓展上,县城形成“一江两岸五区”格局。用几年时间攻坚城南新区和城西片区,两个片区都进入发展高速期,其中城南新区规划面积3.62平方公里,引进17家房地产企业,建成了紫金园、鹿城名都等11个小区,正在开发8个小区;建成和在建11层以上高层建筑40多栋。目前,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9.8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3.1平方公里,县城人口由2008年的10.13万人发展到现在的13万人,全县的城镇化率由2008年的23.5%提高到2015年的43.95%,城镇化率年均增长2.4个百分点。

  (二)城镇发展定位准确思路清晰,示范效应明显。根据中央和自治区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家、自治区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XX将按照“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打造广西县城建设典范”的总体目标,依托毗邻XX市市的区位优势,以实施“工业强县、城建塑县、农业稳县、旅游旺县、文化兴县、商贸物流活县”大县城战略为引领,大力实施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智慧城市建设和推进与XX市市区同城化发展,全力打造西江经济带全面发展示范县、东部沿海及XX市市产业转移的最佳城市、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示范区、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努力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宜居宜业幸福之城。XX坚持走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努力改善人居环境;坚持以完善城镇功能为核心,提升城镇综合品位;坚持建管并重,建立健全城镇目标管理责任制、规划实施责任追究制,实现城镇管理的制度化、长效化。因此,从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区位交通优势等基础条件和城镇化发展理念上看,我县坚持提质扩容和凸显特色并举,深入实施“城建塑县”战略,坚持以塑造XX特色的鹿文化为载体,全力打造现代简约城市建筑风格,通过实施“一江两岸五区”、生态XX、名镇名村、城乡风貌改造等工程建设,有序构建功能完善、多民族文化融合、绿色低碳、特点突出、辐射能力强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城镇化建设走在全区前列。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3.1平方公里,县城常住人口达13万人,城镇化率达43.95%。XX在加快县域向城市转型、建设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和谐宜居城镇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三)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城镇承载能力逐步增强。采取争取专项资金、财政加大投入、鼓励民间融资等多种途径,大力实施城镇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和水、电、通讯等基层设施建设,城道路铺装率、主次干道硬化率100%,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4.6平方米;公园绿化覆盖率90.2%;公共绿地面积124.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33平方米;自来水覆盖率100%,用水普及率96%,水质合格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8%,县城污水处理率80%;县城道路装灯率100%,道路亮灯率98%;电力通信设施覆盖率100%,道路排水、人行道、公共厕所等设施配套率75%。县城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2.6%,义务教育巩固率90.26%;体育馆2个,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各1个;二级综合医院2所;有四星级酒店1家,在申请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9家,小贷公司4家,金融机构网点45个。随着城南汽车站投入运营,以及柳东大道延长线雒容至XX段、天伦燃气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城市人口产业城镇能力和人口集聚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也会因此而明显提高。

  (四)注重产城融合发展,产业支撑作用有效发挥。XX坚持注重城镇布局与产业配套发展,县城向东依托丰富的农产品、林木资源发展现代农(林)业产品科技加工业,向西依托广西XX市汽车城发展汽配、机械产业,向南依托桂柳高速公路开发建成了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城南新区,向北依托原有化工支柱产业发展化工循环经济和精细化工产业。如今,XX已初步形成了农业“接二产连三产”、工业反哺农业、城镇化与商贸服务联手互动的产城融合发展格局,工业化水平达48.20%。同时,XX依托现有丰富的旅游、生态资源,紧抓自治区全力打造旅游强区契机,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并带动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成功成为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创建后备县。注重产业布局与城镇发展配套规划,以经济开发区为龙头,打造城西片区的工业产业集群,开发利用土地面积445公顷以上,入驻企业54家,形成化工、制糖、造纸、建材、缫丝等一批支柱产业,201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8.09亿元,增长13.60%。加快核心城区的旧城改造和提升工程建设,盘活中心城区土地资源,加快推进金鹿商业步行街、文化广场地下商业街等重大项目建设,促进核心城区的商贸服务向现代化网络架构发展,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9亿元。同时,根据各乡镇资源禀赋,加快中渡古镇旅游开发、江口、导江工业园区建设等建设,挖掘重点村镇产业支撑点,引导人口向中渡、寨沙、江口、导江等重点乡镇集群。

  (五)改进城镇管理机制,城镇发展面貌日新月异。出台《XX县城市管理办法》、《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等制度,城管、环卫、园林等管理机构和社会、市民、管理部门的交流、信息反馈机制健全。投入3500万元建成由526个高清摄像头及38个卡口搭建的天网体系,交管信息化全区领先;是全区首家拥有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的县份,市民通过班车、公交车、出租车等出行便捷。通过建立微信平台、实行错时工作制、开展联合执法等多种方式定期开展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城市管理水平有效提升。狠抓“城乡清洁工程”长效管理,建立健全环卫工作机制,继续加大对城市脏、乱、差的整治力度,实行城区24小时保洁和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推进城镇城管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力度,以“乱设摊、乱占道、乱倾倒、乱设置、乱搭建”为市容环境秩序重点整治工作,坚持实施长效管理,建立城市管理绩效考核机制,通过实行错时工作制、开展联合执法、集中优势等多种方式,对重点路段、重点区域实行责任包干到人和奖惩制度。推行城市数字化管理,逐步完善城建档案馆建设,统一城市建设和管理步调,有效提升了城市的文明形象。

  (六)发展改革创新能力凸显。XX在发展中一贯敢为人先,十二五期通过申报和竞争性演讲,先后获得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国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国家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区和广西工业园区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园区、广西新型城镇化示范县、自治区”多规合一“试点等诸多先行先试资格,建立的全区首个县级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孵化基地已晋升为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促成北京大学光华天成博士后工作站在我县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流动站;挂牌成立清华大学首个县级清华紫荆(XX市)技术转移中心;七色珠光效应材料、万超汽车电子点火开关、白莹特种纸、凯浩磷石膏等4个填补广西所属产业空白项目竣工投产。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2015年全县发明专利申请370件、获授权22件,在XX市六县中发明申请量排名第一。

  二、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县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城镇化率较XX市市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1.城镇的规划与发展缺乏统筹。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原城市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这方面在老城区表现比较明显,同时由于部分居民城市化意识淡薄,违反规划的建设行为时有发生,在城乡结合部尤为突出。

  2.城镇建设资金缺口较大。由于城镇建设所需资金量大,尽管XX县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又采取了多种形式吸纳社会资金,但从总体上看,筹资渠道还不宽、办法还不活,资金不足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3.产业支撑能力不足。一是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XX县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小,集聚程度不高,产业链条短,竞争力不强,促进就业的能力不足。二是现代服务业水平偏低。饮食、交通、运输、仓储等传统服务业提升步伐缓慢,生态旅游、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城镇人口聚集缓慢,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率低。

  4.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城镇化要求。一方面,随着县城区面积的扩大,居住人口的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不了广大居民的需要;另一方面,城镇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完善,供水、供电、供气、城市照明等基础设施亟待规划、建设。

  三、关于加快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下一步计划

  (一)推进规划优化升级,构建现代城镇布局

  一方面,积极对接XX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按照XX市“一心三城四轴”的总体结构,把XX镇作为XX市“重点向东”战略发展承载地,做强XX市新型城镇化的“东轴”,即XX市—雒容镇—XX镇—寨沙镇—中渡镇发展轴,以柳东大道延长线、湘桂高铁、鹿阳高速公路为纽带,打造以工业产业为主、生态休闲旅游为辅的城镇带,服务好中心城市这个“轴心”。

  另一方面,全面推进区域内部“三规合一”。以完善镇村规划结合为基础和以经济发展为导向,城建规划、土地规划为支撑,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以及土地利用规划“三规合一”,并加快建立各类规划融合机制,力争将XX全域的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进程全面推向中高级阶段。

  (二)以产城融合为基础,推进新型城镇化多层级发展

  1.推进中心县城高端化发展。根据“一江两岸五区”城镇发展思路,加快构建“东拓、西连、北展、南延”的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格局。向东主要依托教育集中区建成投入使用后聚集的人气,加快城东片区的开发建设,重点发展教育、文化、科技、信息等产业。向西主要依托柳东大道延长线开通后的便利条件,以及与XX市汽车城紧密相连的区位优势,优化鹿雒经济带产业布局,重点发展汽配、机械、新材料、物流等产业,实现城镇化建设与柳东新区无缝对接。向北主要建设XX二桥,带动城东、城北近2万亩土地的开发,加快城北片区土地的开发利用,建设新型商住区。向南主要依托南环路、龙田路等城市干道,加快推进城南片区的开发,建设成为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的行政、文化、体育、商业中心。

  2.推进各重点乡镇多元化发展。以中渡、寨沙等中心镇为重点镇,统筹推进黄冕、江口、四排、平山、导江、拉沟等一般集镇建设,重点优化“一心一带,两轴三片,四个重点”的结构布局。“一心”即XX县城为发展核心区,辐射全县范围。“一带”即洛清江航道和柳江航道的县域沿江经济带。“两轴”即依托湘桂铁路复线、桂柳高速公路和323国道西段,及依托323国道东段和计划修建的黄冕—XX二级国道。“三片”即北部经济片区以中渡为中心,包括中渡、平山、黄冕,以旅游资源、服务业为重点开发;东部经济片区以寨沙为中心,包括寨沙、四排、拉沟,由单一的集贸型转为复合工贸型城镇,加强工业开发,如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南部以XX镇为中心,包括XX、江口、导江,以县城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日益完善为发展先导,依托已具相当规模的化工、医药、食品等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工业门类,带动周边城镇的发展。“四个重点”即加快以XX核心区,寨沙复合工贸型城镇,江口、导江沿江经济重点城镇发展。力争将重点乡镇的工业化城镇化融合发展进程全面推向中级阶段。

  3.推进新农村现代化发展。以“就地城镇化”的方式,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社会事业,促进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同步。重点以江口乡山岔屯、黄冕乡古偿屯、中渡镇大兆村等新农村试点建设为带动,以村屯集体土地整理开发和加快农村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为突破口,重点推进农村道路、饮水安全、环境整治、清洁能源、住房改造、信息畅通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城镇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业”的特色经济思路,依托产业优势、文化旅游资源、农业基础条件,有针对性地发展商贸物流产业、文化旅游业、现代农业深加工园区,保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三)以提升能级为抓手,推进现代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1.构建通畅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柳东大道延长线雒容—XX段城市道路工程建设,积极融入XX市市一小时经济圈。加快阳寨高速公路建设,争取新规划建设的柳梧高速公路增设江口互通,逐步形成沿江港口水路公路联运快捷通道。推动规划建设黄冕-中渡-平山-柳城沙埔、中渡—XX县城—导江、XX—东泉、XX市-导江、平山—大阳—XX等二级公路,做好江口至中渡过境公路改道工程。规划建设XX经济开发区及重点企业铁路专用线,为打造XX化工业及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铁路运输保障。抢抓广西打造西江黄金水道战略机遇,加快推进XX市港江口和导江作业区建设,打造临江大宗物流配送基地。

  2.加快县城建成区内路网建设。拓宽县城322国道和南环路延长线,实现过境交通和县城内部交通基本分离。加快柳东大道延长线配套设施建设并实现全线通车,启动飞鹿大道延伸至教育集中区道路改造建设,逐步拓展城市框架;实施建中西路三巷、四巷等道路改造工程,进一步强化城市道路及配套设施,重点完善红绿灯系统、增设停车场地、开展无障碍设施改造。

  3.完善城镇各类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城南水厂,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和质量。推动天然气管网建设,加快推进县城第二污水处理厂、旧城区污水收集系统建设等项目。大力实施城区美化、绿化工程,完成洛清江景观带建设,启动建设龙岭公园和矮岭公园。建立生活垃圾城区一体化系统,环卫公共设施基本满足城区需求,达到国家建设标准水平。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建筑渣土单独处理,垃圾收集运输实现密闭化,做到垃圾收集、运输、处理机械化达到80%,垃圾密闭化运输率达100%。公共场所杂乱垃圾收集实现容器化,淘汰裸露式垃圾收集器,实现城市垃圾容器化收集率达到70%。

  4.加快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步伐。依托防洪提工程和一江两岸建设项目,推进江北新区建设,主要建设沿江区域集商业、文化、服务、居住为一体的高档商业住宅区。积极开展改制企业职工危旧房集中改造,推进城关粮所、鑫隆食品公司等项目改造,改善老城区面貌。加快推进沐荣世家、景衡上城等房地产项目,推动龙田产业用地、广西地产集团商业用地、城南汽车站西侧地块开发建设,提升新城区品质。

  (四)坚持高效管理,创建生态宜居特色城镇品牌

  1.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以参加“南珠杯”竞赛等活动为抓手,强化城市管理,巩固国家卫生县城成果。修订完善《XX县城市管理办法》、《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理顺城管部门和社区的关系,强化市民的城市意识、环境意识和法制意识,鼓励和支持群众参与城镇社区管理,努力形成群管群治、人人参与城市管理的良性互动局面。

  2.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天网工程,深入推进数字化城管工作,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加强统筹规划,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深入发展。加大行政执法综合管理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章建设、非法采矿(砂)等各类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各类车辆运营管理,整治车辆乱停乱放、违规占道经营、违章粘贴广告等行为,规范城镇管理秩序。

  3.实施生态人居建设工程。加强乡镇园林绿化建设,重点实施中渡镇环境优美乡镇创建示范和中渡镇大兆村、黄冕古赏村生态村创建示范项目。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建设步伐,特别是加快规划建设寨沙、中渡垃圾卫生填埋场,平山、四排等六个垃圾中转站,争取全面铺开各乡镇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启动导江乡、四排乡、拉沟乡和平山镇等四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的建设。进一步强化“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的运营和管理。整合危项目资金,继续推进城乡风貌改造工程、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和村屯建设三项大会战,营造整洁、优美的农村居住环境。

  (六)创新体制改革,深化城建创新理念

  1.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制定《关于贯彻执行XX县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意见的实施细则》,全面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和管理制度。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政策,通过建立健全土地、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医疗保险、卫生服务等保障体系,简化户口迁移手续,促进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完善暂住人口登记制度,在全县范围内实行居住证制度。

  2.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切实改革土地使用办法,在坚持稳定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同时,对农村土地使用流转制度进行创新,鼓励农民对土地进行出让、出租、转包、入股、抵押等流转活动,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业现代化有规模经济的基础,让农民进城没有后顾之忧。

  3.优化行政区划管理。大力推进四排乡、黄冕乡撤乡建镇工作,逐步将经济发展较快、达到设镇标准的乡改为建制镇。积极开展与XX市市区同城化发展研究,通过3—5年时间的努力,实现XX县在经济发展方式、城市管理方式、居民生活方式和社会管理方式等方面取得重大转变,XX县成为XX市超大城市新的空间、人口、产业承载地。

  4.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并轨。加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的有机衔接,加快城乡各项保险制度的整合,畅通参保人员双向流动的制度转换通道。把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部署篇5

  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幻想什么,而要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即投入工作。下面是课件网小编为您推荐在全省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推进会议上的发言材料。

  一、实施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为深入推进全省新型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城乡协调发展,省委省政府于20XX年7月30日印发了《XX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XX-20XX年)》规划,确立了未来五年全省城镇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这就迫切要求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供给保障能力,从现状和长远规划来看,我省重点城镇供水问题突出,亟待解决,如不及早谋划和安排,将影响全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

  (一)供水能力不足,供用水矛盾突出。目前,全省149个重点城镇(49个县级以上城市、100个重点镇)中有111个城镇缺水,缺水城镇占74.5%。在这111个缺水城镇中有43个属于严重缺水,其中:县级以上城市25个、重点镇18个。如不加强节约用水和开辟新的水源工程,到20XX年,严重缺水城镇将达148个,这与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也制约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二)城镇供水水源单一,用水结构不合理。目前,全省有130个重点城镇是单一水源(占87.2%),无其他备用水源。其中:49个县级以上城市有36个是单一水源(占73.5%)。这些单一水源一旦遭到污染等突发性事件,将面临无水可用的局面。同时,在130个重点城镇的单一水源中,有93个供水水源靠开采地下水供水(占62.4%),主要分布在当前地下水开发利用率较高的长春、四平、白城和松原等地区。随着城镇用水增长,地下水开采强度将进一步加大,使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出现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难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资源型和工程型缺水问题并存,水源保障能力不足。在现有111个缺水重点城镇中,有54个属资源性缺水(占48.6%),缺水量4.26亿立方米。这些由当地水资源短缺造成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供给满足不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57个属工程性缺水(占51.4%),缺水量2.64亿立方米,这些区域水资源总量虽不短缺,但缺少控制性水源工程,或现有水源工程供水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城镇发展的用水需求。

  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是推进全省城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保障性工程,必须尽快启动实施,才能破解上述问题,使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确定的城镇发展格局和发展水平与城镇供水保障能力相匹配,实现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总体部署,结合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西部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以水定城、以水定产”的指导思想,因地制宜地开展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全面提升重点城镇水资源供给能力,为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水利保障。

  (二)坚持原则。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协调的原则;坚持两手发力、多措并举的原则;坚持多方联动、协调配合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原则;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

  三、工作目标

  力争到20XX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镇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重点城镇年供水量提高到54.96亿立方米,供水保证率提高到95%以上,全省49个县级以上城市均具备两个或两个以上供水水源,100个重点城镇具备供水水源。基本破解城镇水资源供给不足、城镇供水工程不配套等结构性缺水问题,全省重点城镇的供水能力基本满足城镇化建设需求,城镇应急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供水结构更趋合理。

  四、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布局。

  根据全省构建“一群三组团”为主体、“两轴一环”城镇轴带为骨架的城镇化发展格局,考虑东、中、西部自然环境、水资源条件等因素,合理构建全省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布局。

  东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主要存在工程性缺水问题。要强化水资源保护,特别是河源地保护;要研究开展向中西部跨流域调水,优化全省水资源配置。同时,要在科学保护水资源的前提下,加大城镇化水资源工程建设力度,合理、高效开发水资源。

  中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偏高,主要存在资源性缺水问题。要强化节水型社会建设,控制用水总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特别要加快推进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建设,在保障生产、生活用水,留足生态用水的前提下,按照效益优先原则,统筹三次产业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

  西部地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问题并存。要充分利用洪水,合理开发利用地表水、严控开采地下水,继续加强西部河湖连通、引嫩入白供水延伸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哈达山城镇供水配套工程,将供水延伸至附近重点城镇,满足城镇生活、生产、生态用水。

  (二)主要任务。

  按照东、中、西区域布局,结合全省新型城镇化规划确定的区域发展布局,建设98处全省新型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解决全省49个县级以上城市、100个重点镇1976万人用水问题。其中,调引水工程,建设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启动哈达山水利枢纽及城镇配套引水、引嫩入白供水等23处调引水工程,解决63个城镇1407万人用水问题;蓄水工程,建设敦化香水、蛟河团山子、桦甸万两河和汪清西大坡水利枢纽工程等65处蓄水工程,解决73个城镇531万人用水问题;提水工程,建设扶余市引松入扶、榆树市五棵树镇、磐石市红旗岭镇等10处提水工程,解决13个城镇38万人用水问题。

  五、分年度实施计划

  按照上述目标任务,结合空间总体布局,全省拟建设98处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十三五”期间,力争完成80%以上任务。

  20XX年,计划实施项目19个。一是全力推进续建工程建设。重点实施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哈达山水利枢纽、引嫩入白配套、引嫩入白延伸、蛟河团山子、白山西北岔、桦甸万两河、敦化香水等14个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二是尽快启动新的工程建设。计划年内新开工榆树市引松入榆供水工程、磐石市郭大院赵家街联合供水工程、四平市转山湖引水工程等5个项目。三是加快推进前期工作。按照“压茬推进”的原则,全力启动新一批工程前期工作,争取在20XX年11月底前完成可研编制和前置件审批,20XX年年底前完成可研审批,全力推进初设审批,为20XX年工程尽快启动做好提前安排。

  20XX年,计划实施项目21个。一是续建20XX年的结转工程,能够年内完成工程建设的项目,各地要全力实施,争取年内完成工程建设,使工程尽快达产、尽早发挥效益。二是全面启动新的工程建设,按照实施计划,加快工程建设。特别是中部城市引松供水二期工程、公主岭市城市供水工程、长白县二十三道沟水源工程、和龙市柳洞水库、靖宇县青龙河水库等,要尽早谋划,尽快开工建设;三是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动规划内项目的前期工作,再启动一批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完成更多项目的前期审批,为20XX年启动工程建设打好基础。

  20XX年,按照成熟一个,开工一个的原则,20XX年和20XX年力争每年新开工项目不少于20个,20XX年再启动剩余工程建设,抓好骨干工程收尾。20XX年、20XX年为工程建设的高峰期,各地要提前布置,倒排工期,力争20XX年完成80%以上工程建设任务。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政府对本行政区内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负总责,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工作落实。要制定明确的时间表和分步实施计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二)加快完善前期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对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前期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各地政府要超前谋划,全力推进项目前期工作。

  (三)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各县(市)政府是筹资主体和建设主体,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投资,加大地方财政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采用政府与企业资本合作(PPP)等市场化模式开展工程建设。同时,充分利用好过桥贷款、专项建设基金和补充抵押贷款等金融支持水利工程建设的优惠政策,努力吸引社会资本,全力投入全省城镇化水资源保障工程建设。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根据中央和省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部署篇6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消费群体的进一步扩大,消费结构的进一步提升,消费潜力的进一步加大,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乡镇党委书记在全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专题会议上的演讲稿,希望大家喜欢。

  各位领导,同志们:

  城镇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契机,立足实际,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宽广的战略视野,坚持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我国城镇化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飞跃。XX书记强调的”深入学思”进一步为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破解”三农”难题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现实依据。通过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当前实际,我有一些体会。如有不正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没有深入学思,就不能进一步领会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更好推动中国经济全面转型升级必须要回答好的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60%。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随着城镇化程度加深,新型城镇化建设也被新时代赋予新的内涵、新的意义。

  一是通过城镇化建设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高质量扩大内需,尽快恢复经济保障民生,确保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就成为了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题中之义。

  二是通过城镇化建设更好解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问题。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消费群体的进一步扩大,消费结构的进一步提升,消费潜力的进一步加大,都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带来新的压力和机遇。

  三是通过城镇化建设更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局面。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土地规模经营的难度较大,独特资源难以充分推介,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虽有一定程度上的改变,但仍困扰着乡村进一步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将持续转变城乡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不同步的局面。

  四是通过城镇化建设更好解决”人”的问题。城镇化说到底还是”人”的城镇化、”人”的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如何更便捷实现落户,城镇公共卫生服务供给机制朝着哪个方向发力,转移人口怎样才能”进得来、住得下、活得好”,都成为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必须要处理好的问题。

  五是通过城镇化建设解决文化融合发展的问题。文化是一条能够紧紧将城市和农村进一步扭在一起的”金丝线”,可以说没有文化上的紧密融合,就谈不上真正的新型城镇化,谈不上真正的城乡融合。

  深入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既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需要,又是聚焦高标准高质量打造全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推进”XXXXXXX”发展战略,加快建设XXXXXXXXXX的需要,更是准确把握”XXXXXXXXX”发展机遇,加快沿海经济带建设,奋力构建”XXXXXXXXXX”发展格局,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二、没有深入学思,就不能进一步立足实际、明确发展思路、加快”借力发展”

  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不是说把”烂摊子”都丢给城市去解决,将”人口快速涌入”带来的压力都丢给城市去消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既需要城市统筹谋划、合理规划,也需要乡镇一层立足自身实际,找准定位,实现”借力发展”,充当好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助推剂”。

  (一)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乡镇一层如想加快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发展,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条就是,找准自身定位,重塑好城乡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任职时,提出了正定应该走”半城郊型”经济的发展路子。那时候的正定与石家庄相比,可以说石家庄是”城”,正定是”乡”。总书记立足正定实际,确立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打入石市、挤进京津、咬住晋蒙、冲向全国”的经济发展思路,后来又提出了”供其所需、取其所长、补齐所短、应其所变”的二十字发展方针,即围绕城市需要来发展自身经济的方针,紧紧依托城市资源,确立适合自身的发展思路,最终实现”借力发展”。

  处于XXX”三个板块”中心位置的XX镇,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剖析优势与不足,确立了”XXXX”的发展思路。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检验,XX镇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愈发浓厚,这进一步证明发展思路是切合XX镇实际的,是符合发展规律的。同时,经过深入学思,多角度多维度研判,通过捋顺发展思路,进一步解决了发展主攻点问题。

  (二)依托优势资源,聚焦发展的着力点。XX镇拥有着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如何将发展的”优势”打造成发展的”大势”,就成为了XX镇的主攻方向。

  一是依托”产业集聚”优势,打造”产业融合”的发展大势。20XX年X月,XX农业产业园区获评省级园区,XX镇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引进”XX项目”,调整、完善全镇发展规划,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了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上的合理规划与区分,为发展现代农业腾出宝贵空间,持续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待项目全部落地建成后,可为近万人提供就业岗位,进一步转变了全镇的产业结构。

  二是依托”近城临港”优势,打造”经济和服务腹地”的发展大势。XX镇距XX城区仅有10分钟车程,距离XXX港也仅有30分钟车程,XX镇采取加大服务产业投入的方式,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并紧紧依托XX等产业龙头企业的行业地位和品牌辐射效应,完善第三产业全链条,加大配套设施和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加快”村民”向”市民”的转变速度。同时,坚持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有效载体,通过增强发展的自身动力,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通过拓展生产生活服务功能,来加强特色小镇与城市的公共服务衔接,扩大便捷的”生活圈”,提质丰富的”服务圈”,加深城乡交流的”朋友圈”,引导城市功能与人口向特色小镇疏解。”农家乐”“果品观光采摘园”等都是”特色小镇”建设的积极探索。

  三是依托”公共配套资源”优势,打造”转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大势。XX镇作为XX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乡镇,近年来财政收入稳居全市第一,全镇配套资源优渥。以”XXXXXXXX”发展格局为建设契机,配套建设污水处理、供水管网、垃圾焚烧、教育医疗、交通枢纽等设施,加快了城乡之间的人员流动,让更多的人往来于城乡之间,并在乡镇也享受着近乎城市的民生保障水平。同时,全力推进”双代”、城乡环卫一体化等工作,进一步加速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现状。

  四是依托”人力资源”优势,打造”人才集中”的发展大势。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成为了XX镇发展的最重要的优势,也是最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宝贵资源。XX镇秉持”不把人的问题一股脑丢给XX”的观点,大力对群众开展技能培训,并充分运用农村”大喇叭”、”双微”平台等手段,加大对村民的思想意识深化和”市民”的思维固化。同时激励、吸引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通过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方式,将人才留在乡镇,让更多的人才能够将自身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和城乡融合有机统一起来。

  五是依托”红色文化”优势,打造”弘扬多彩文化”的发展大势。XX镇以”红色文化”为底色,依托XX烈士牺牲地遗址纪念馆等革命旧址,旨在传承好红色基因,歌颂好红色故事,弘扬好红色文化。

  三、没有深入学思,就不能进一步统一思想,抗好肩负责任,将工作落到实处

  下一步,XX镇党委、政府将继续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更加注重环境宜居和文化传承融合,更加注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打好”XX攻坚战”,凝心聚力抓落实,蹄疾步稳往前走。

  一是打好乡镇发展规划攻坚战。充分利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处于调整阶段的大好良机,进一步找准自身定位,发挥比较优势,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和落实好主体功能区建设,做优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区。严格节约集约土地、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留得住”青山绿水”,也留得住”乡愁”。

  二是打好园区项目建设攻坚战。加速推进XX项目、XX项目建设,特别是依托项目建设整合XX行业生态,规划建立饲料电子交易中心,将饲料原料种植、饲料加工生产、原料进口、物资物流供需等多种资源整合在平台上,结合XX智能仓库项目和铁路道路建设,借助第三产业服务端的建立,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同时,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新业态新模式,加速第三产业的”提质增量”,推进”产服融合”。

  三是打好基础设施攻坚战。全力推进XX铁路、XX国道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速度,加快推进镇区供水管网工程;统筹抓好”空心村”治理和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紧盯房地产开发;加大医疗、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升服务品质,实现城乡公共设施联动发展。

  四是打好特色小镇建设攻坚战。紧紧立足镇域实际,高效打造旅游观光、农蔬果品采摘、”农家乐”等文旅名片;持续深化”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以红色为底色,统筹利用多彩文化资源,深入谋划资源开发利用,进一步打造独具沿海特色的全域旅游产业链条。

  五是打好人的城镇化攻坚战。进一步加深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群众的技能培训,助推提高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

推荐访问:城镇化 高度重视 市政府